35岁了!这个“年轻”的巨头企业正在走出石化时代

来源:能源杂志时间:2018-07-11 10:08:46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宣告成立;至今,正好35年。

中石化诞生的时代,是油气行业发展的高潮时期,不管是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炼化生产,还是下游的油品销售,都处在快速的上升期,可以说是石化行业的黄金年代。

纵观中石化35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石化人的创业史,也是一个石化时代发展的缩影。如今站在世界石化行业金字塔尖的中石化,在稳固石化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拓进取,锐意变革。

诞生于石化时代的中石化,如何获得今天的成就?在后石化时代,中石化又将谱写怎样的新篇章?

从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到2018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之路。从国之重器到民生必需,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都活跃着中石化的身影。

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石化以2675.1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位,比上一年提高1位。这是中国石化自1999年首次排名73位以来第19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亦是连续七年高居世界500强企业前五名。

以“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领军者”来定位中石化毫不为过。然而,透过其辉煌的成绩,我们也需看到中石化不断完善业务短板,拉近甚至超越全球顶尖水平的不懈努力。

「 35年的蜕变 」

我国石化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陷于管理分散、技术落后的沼泽中难以脱身,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差距。

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亿吨以后,由于经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资源无法有效利用,浪费很大,每千美元GDP的油耗,不仅高于美国、日本,比邻国印度也要高。建立国家石油化工体系迫在眉睫。

为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国家经济状况,并作为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重大举措之一,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充分论证,下了最大决心”,决定成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经济实体——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石化总公司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扩建和新建了一批炼油装置,启动并建成了一批乙烯、化纤、化肥工程,推进了油、化、纤、肥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品种配套、技术先进、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石化工业体系。

1983年到1997年,是石化总公司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石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十五年。原油加工量从0.75亿吨提高到1.25亿吨,增长66.7%,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世界排名从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乙烯产量从55.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增长超过4倍,乙烯生产能力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

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石化总公司变更为中国石化集团。从那时到2013年的15年,是中石化经历了重组、改制和跨越的十五年,也是其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十五年。原油产量从3532万吨上升到6949万吨、增长96.8%;天然气产量从23亿立方米上升到202亿立方米、增长7.8倍;原油加工量从8060万吨上升到22309万吨、增长1.8倍;乙烯产量从227万吨上升到954万吨、增长3.2倍;成品油境内经营量从4176万吨上升到15891万吨、增长2.8倍。

到如今,中石化的规模更加庞大,一系列数据显示了其实力:2017年,中石化油气产量约4.46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3.37%;原油产量约2.936亿桶;天然气产量达9125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19.11%。原油加工量约2.385亿吨,汽油产量5703万吨,柴油产量6676万吨,煤油产量2688万吨,乙烯产量达1161万吨。此外,公司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约1.778亿吨,同比增加2.93%。

35岁的中石化,从最初的新组建公司已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第一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在《国事忆述》中讲到:“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以改革,可以发展,可以不断做强做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如何实现“做强做优”是中石化接下来要思考的重要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多米尼加史上最大电力项目落地 华阳集团建交成果丰
下一篇:抢先看 | 6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