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IPO有变,上市计划调整,资源需要重组,卡车业务核心成员离职创业。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自动驾驶独角兽小马智行头上,造成的连锁反应同样惊人。
2021年8月,小马智行在美IPO计划调整被曝光。
9月,全员All hands活动上,对于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调整也被官宣。
但在更早之前的7月,一家名为行猩科技的公司被注册。
而核心发起者,正是从小马智卡出走创业的员工。
一位叫赵睿璇,内部人称Rachel,是小马智行负责战略合作和融资的副总裁,2018年7月从Facebook大中华区加盟而来。
据说在丰田和一汽对小马智行的战略投资中,她是核心负责人。
后来小马智卡成立独立事业部后,也是她主导了与采埃孚的合作。
赵睿璇更知名的履历是在新浪微博,至今微博上认证也与此相关。
她当时负责微博开放平台及海外拓展。
更早之前,赵睿璇毕业于北大,地球空间学院的本科,后来在斯坦福获得了管理和工程方向的硕士,并拿到了斯坦福地球与环境科学博士。
斯坦福之后,赵睿璇进入麦肯锡,项目履历分布在科技、能源和整车——这也是后来被小马智行看中的关键原因。
而现在,在这家分流自小马智行的创业公司中,赵睿璇出任CEO。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叫肖波。
他也是这家新公司的CTO。
肖波是小马智行的创始成员之一,最初传感标定和融合感知,都有他参与,也是小马智行内部机器学习平台的核心搭建者。
肖波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通信工程,其后在佐治亚理工拿到了计算机博士。
博士期间,肖波一度在腾讯实习,但最终毕业后,被百度美研揽入麾下。
他现在深度学习平台组,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了百度知名AI技术成果Deepspeech2,入选2016年度麻省理工评论2016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据说肖波当时的leader是韩旭——现在文远知行的创始人及CEO。
后来百度自动驾驶开封建制,肖波成为自动驾驶事业部创始员工,向彭军汇报。
并在2017年下半年,继续追随彭军和教主楼天城创业,成为小马智行的创始员工。
在小马智行快速切入卡车业务后,肖波也是核心负责人之一。
而肖波之外,还有潘震皓、孙浩文等早期员工同期出走。
潘、孙二人相对更加低调,但也都是技术方向的核心工程师。
而孙浩文上一次出圈,主要是因为百度无人车首次无人车运营,他在李彦宏试乘时演示横穿拦车,后来厂长自述此事时,还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热议和风波。
但值得注意的是,赵睿璇、肖波等携手创业,不光只是想复刻小马智卡路径。
他们希望做得更大。
于是在行猩科技创始名单中,也出现了整车OEM、电池系统、底盘工程等背景的big name.
所以行猩科技要做什么?
电动卡车,自动驾驶那种。
类似图森未来?
可以这么理解,但更准确来讲,更像卡车领域的特斯拉。
特斯拉的特点是什么?在自动驾驶领域,走低阶到高阶跃迁进化的路线。
智能车参考听闻,行猩科技也有类似的路径,他们希望打造的电动卡车,从L2+覆盖到L4,并且数据驱动,就是这种迭代的关键路径。
所以行猩科技要造车?
造,但也不全造。
现如今电动卡车的车辆工程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趋于成熟,但最核心的自动驾驶模块,集成于底盘。
行猩的第一阶段主打,就是这个电动底盘。
他们一方面希望实现自动驾驶电动卡车的前装量产,对外出售,实现更广泛数据迭代。
另一方面,也跟图森一样,自营自动驾驶卡车车队,提供运力服务。
此外,对于电动卡车最重要的续航挑战,倾向的解决方案是换电。
没错,蔚来喊得最响亮的那种换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行猩要走的这条路线,实际也有货运和卡车领域的实践者。
这就是嬴彻科技,并且目标在今年年底就会实现量产车车队上路。
不过嬴彻的自动驾驶卡车,目前还没有完全进入纯电动模式,依然是燃油。
另一家明确纯电卡车、自动驾驶定义的公司,是百度和狮桥合资成立的DeepWay。
所以但从赛道上,行猩所处的市场,有布局者,但也算不上拥挤。
更何况新能源卡车,正在成为新造车浪潮中的焦点之上。
直接原因与小马智行的IPO计划调整相关。
最初按照计划,小马希望以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以百亿美元估值,获得更大资本进入,推动更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落地。
这条路其实也非常可行。
至少刚刚上市的Aurora,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资本层面的鸟枪换炮,从私募市场到公开市场。
但今年8月,之前进展一度顺利的小马智行,审时度势,主动调整了计划。
并且随着资本战略节奏的调整,业务方面的调整,也被顺势展开。
这就是对卡车研发的大一统。
小马智行的卡车业务,最早曝光于2019年4月,当时上海车展前夕,小马智行披露内部十几个人小团队,快速突进,实现了卡车在干道和公开道路的自动驾驶。
而一直以来,卡车货运方向的研发,也跟乘用方面有区分。
这是最早为了跑得快而长出的架构,并且在2020年独立建BU,开始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但也并非没有“历史问题”。
因为小马智行创办以来,打造AI虚拟司机的思路一以贯之,系统架构也一以贯之……
为啥到了智卡业务上,就需要单独打造一套技术和研发人马?
据说内部也并非没有讨论过,但快速发展阶段,没空开着飞机修飞机。
直到上市计划有变,历史问题才被一并审视和调整。
但伴随调整,资源分配和投入,也面临重新划分——并且卡车BU还是从一开始有分拆独立发展的打算。
行猩科技的创办,就出现在这种重新划分中。
有人说赵睿璇肖波等认为创业能在卡车货运领域跑更快,有更大的回报。
也有人说是获得了外部资本的天使承诺,希望试一试。
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现如今的小马智行或小马智卡,没有本质影响。
不光是因为小马智行现在的规模和体量,以及用技术和数据建构的壁垒。
还因为卡车业务,进入了落地运营阶段。
据说包括物流巨头顺丰,股东招商局集团,以及港口领域的中外运,都是小马智卡的落地合作方。
以及关于行猩科技的这次分流,小马内部倒看得很开。
毕竟大家的目标都是推动自动驾驶落地,小马也好,行猩也罢,不同组织方式,更多力量的投身其中,倒能把蛋糕做得更大。
嗯,格局真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李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