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产品贴上“丑”字标签,反而更好卖?

来源:36氪时间:2021-11-11 19:28:35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西达德·莫克吉(Siddhanth Mookerjee)和同事们发起了一系列研究,探讨给品相不好的农产品贴上“丑”标签的影响。他们发现,尽管经理和店主不愿言丑,但相比于称产品“有瑕疵”或不明原因地打折,直接贴上“丑”的标签反而利于销售。结论就是:给农产品贴上“丑”字标签。

莫克吉:仅在美国,每年被零售商丢弃的可食用农产品的价值就超过 150 亿美元,而农民会单纯因为外观缺陷就扔掉近1/3的农作物。显然,食物浪费对于环境和商业利润都是一个大问题,但我们仍不清楚怎样可以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这些品相不佳的蔬果。例如,我们发现 96% 的经理认为,最好的推销方式是淡化或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但我们对标签策略的实地调研和实验室测试都发现,直接贴上“丑”的标签,反倒最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HBR:您认为这是为什么?

莫克吉:有一种名为“丑陋罚金”的既定心理现象,即人们倾向于将负面特征归因于不美的物体。我们发现,人们在购买食品时,确实会认为不好看的食材不美味也不健康,而这种看法会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但当你明确承认农产品不好看时,其实在强调一个事实——外观是它唯一的问题。如此一来,可以从本质上扭转和缓解消费者对丑陋食材的偏见。

HBR: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吗?

莫克吉:我们的研究表明,“丑”标签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修正偏见。但我们确实发现还有其他几个推动因素。

首先,卖家诚实直接地用“丑”作标签时,看似更值得信赖,而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认知会影响买家的决策。我们还探讨过这种标签是否会把商品拟人化——也就是说,如果你说黄瓜丑,人们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替它感到难过?或者相反,人们买“丑”东西时自己是否会感到难过,仿佛在暗示他们的自我价值?研究表明,在其他情况下,这两种考虑都适用,但却不是我们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过,我们确实识别出一个重要的信号:给“丑”标签配上正确的价格很关键。经理们经常给品相不佳的农产品大幅打折,但我们发现,过大的折扣力度可能会让消费者认为,外观不佳的产品还存在质量问题。这基本上抵消了“丑”标签的积极影响,因为它勾起了人们认为大折扣等于低质量的偏见。我们发现,打八折实际上比六折或四折更能带动销量。

HBR:“丑”标签似乎非常管用,那为什么很少见到呢?

莫克吉: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人们不喜欢没有吸引力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促销方法是淡化或不提这些缺陷。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不完美食品(Imperfect Foods)等品牌以及“格格不入”或“个性产品”之类的描述。轻描淡写法的问题在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们看到这些缺陷。相反,“不完美”这样一个模糊的标签并没有说明产品到底有什么问题,只能任由消费者的意识和潜意识来填补空白。

HBR:如果问题在于人们认为不好看的食材不美味也不健康,不能直接指出这一想法是错的吗?

莫克吉:可以,但“丑”标签本质上更容易实现。人们在购买食材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需要快速做出购买决策。如果销售豪华车,详细的销售宣传或许适用,但人们决定挑哪颗番茄所需的时间太短了,根本来不及展示太多细节。我们确实进行了一项研究,试着写一段话指出农产品的外表差异并不影响口味或营养,并发现这种方法与“丑”标签一样有效。但后者要简单得多!在许多现实的购物场景中,向客户传达额外信息并非一直可行。

HBR:这项研究着眼于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配送服务,普通日用品的消费者会有不同反应吗?

莫克吉:我们尽最大努力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人口因素,当然,文化因素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例如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观点——尤其是对环保主义和食物浪费的关注。也就是说,大量研究表明,无论身处哪种亚文化群体,对丑陋产品的偏见都广泛存在于各种情景。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旨在抵消这种偏见的营销策略也普遍有效。

我们还研究了“丑”标签的国际接受度,发现世界各地的网店和实体店都不愿意使用这些标签。尽管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对丑陋产品的容忍度有所不同,但我猜潜在偏见相当普遍,因此识别和颠覆这种偏见的做法也会普遍适用。

HBR: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应该给所有不好看的产品都贴上“丑陋”标签?

莫克吉:不一定。虽然我们发现这是一种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方式,但不能保证类似策略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产品。当然,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这种策略的适用性,例如丑毛衣,但对于风险更高、决策过程更长的消费,这种方法或许不是最好选择。

HBR:难道不能设计一种干预措施,消除社会中对特定人群的外貌或其他形式的偏见?

莫克吉:“丑陋罚金”极为常见。从人们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偏爱的业务以及人际互动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例如,有广泛的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认为长相不好看的人缺乏能力和社交。研究确实表明,发现偏见是纠正偏见的第一步,就像“丑”标签点出了人们对丑陋产品的质疑。但是对于人,我们的认知和互动要比对食物复杂得多。

HBR:消除对胡萝卜的偏见比消除对人的偏见要容易得多。

莫克吉:没错。特别是关系到基于种族及性别等方面的偏见时,涉及的因素要多得多。例如,针对销售成功率与销售人员外貌的研究发现,虽然样貌美丽的人在销售某些类型的商品时有优势,但相貌平平者也有自己擅长的销售领域。当然,我们根据外表得出的推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景,如果我们将一个人视为潜在的同事、爱人、买家或卖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对人的偏见往往比对物体的偏见更难消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采访:达格妮·杜卡奇(Dagny Dukach),翻译:柴茁,校对:刘隽,编辑:孙燕,36氪经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