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二次上市,微博过得怎么样?

来源:36氪时间:2021-11-23 14:58:23

11月18日,微博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意味着微博将在香港二次上市。

微博诞生于2009年,是中国最早的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社交平台之ー,开创了中国社交媒体行业的先河。2014年4月,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成立12年、上市7年,微博如今过得怎么样?

从月活上看,至2021年9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73亿,来自移动端比例达到94%,日活跃用户达到了2.48亿。在活跃用户中,年轻人居多,超过75%在1990年之后出生。

从内容上看,截止2021年6月30日,微博上有440万个经认证的账号,拥有名人、明星与娱乐、幽默、媒体、综艺与电视节目、时尚、美妆、金融和游戏等46个垂直域内容,其中,28个垂直领域内容在2021年6月的月浏览量均超过100亿。

一、微博靠什么赚钱?广告与增值业务双增

在收入方面,微博2020年整体的收入利润受疫情的影响有所波动,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微博仍然实现了较高的增速。

2016年到2020年微博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6.7%,经营利润率也从2016年的21.5%提高到2020年的30.0%。

2021年,微博实现了明显的突破。前三个季度,收入16.41亿美元,同比增长39.46%,其中第三季度收入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三季报还披露,按照固定汇率计算,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将同比增长15%—20%。

微博的收入分为两个部分,广告及营销收入、增值服务。

广告及营销服务是微博的顶梁柱,随着广告主预算的提升,广告及营销服务收入也在增长。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单个广告主(不包括阿里巴巴)的平均支出分别为470美元、593美元、825美元和1379美元。

相应地,广告及营销业务今年前三个季度增长38%至14.3亿美元。

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来自包括阿里巴巴等关联方的收入比重略有下降,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为80%左右,说明微博自身业务独立性增强。

社交媒体广告极为重要的变现渠道,占在线广告市场的整体份额一直在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从收入的角度,社交媒体广告占在线媒体广告的比重,已经从2016年的2.9%扩大至2020年的18.2%,预计到2025年会进一步扩大至26.1%。

微博在第三季度持续进行了广告产品优化,一方面提升品效广告产品竞争力,通过热点的流量聚合效应快速引爆,顺应消费情绪,实现品效双赢。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信息流广告产品,对前端广告链路到后端广告转化模型进行了大幅度优化。

增值服务包括VIP会员、直播和与游戏有关的服务。今年前三个季度收入增长47%至2.11亿美元。

在单季度营收方面,2021年微博第三季度净营收约为6.0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广告和营销业务营收约为5.38亿美元,同比增29%,主要得益于微博在美妆个护、食品饮料、3C数码等重点行业进一步强化营销服务能力。

此外,微博的业务稳定,毛利率也相对稳定,保持在80%—85%之间。

二、研发费用逐渐攀升,产品保持竞争力

费用性支出主要发生在研发、营销和管理费用三个方面。占比相对稳定的是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大楼的折旧等等。

其中销售费用包括在线上线下的广告和推广费用、销售人员的薪酬福利、佣金等。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个季度下降了3.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方面,2018年——2020年,微博的产品开发费用分别为2.5亿美元、2.84亿美元、3.24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研发同比增长35%至3.17亿元,即将追平去年全年的投入力度。

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整体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8年——2020年,分别为14.54%、16.1%和19.18%,今年前三季度为19.31%。

营销与短期创收关联度较高,研发是提升用户体验及变现能力的关键,是一个产品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根基。

比如,微博的热搜最需要时效性,而时效性聚集起的人气和每秒数百万的用户访问量考验着服务器;比如微博管理者海量的数据,如何存储便于高效管理和方便全国各地的用户快速访问,这都需要研发和技术的支持。

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和内容生态是微博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保持活力的基础。

从收益质量上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微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88亿美元、6.32亿美元、7.42亿美元和5.64亿美元,自我造血能力较强。

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微博将用于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用户参与度,以及改善微博的内容生态系统;研发以提升微博的用户体验及变现能力;有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何玥阳,编辑:赵元,36氪经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