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后,启迪、三夫、探路者等冰雪企业迎来最好的时代?

来源:36氪时间:2022-02-16 16:27:51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运动项目,尤其是与滑雪相关的产业,正在快速获得资本市场的重视。

仅是为冬奥会预热的2021年,滑雪行业相关领域的总融资金额就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同时,有超过7家企业得到了大型投资方的青睐。

就比如红杉中国在2021年11月份跟随险峰长青,完成对主营滑雪装备的雪鸮科技的天使轮投资后,又在今年1月份,联合小红书和绅湾资本,领投了天使+轮。而高瓴资本,则是在去年8月份,完成对主营滑雪移动应用平台的“滑呗”A轮投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智研咨询的相关数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788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50.56%。而且截至2021年10月份,全国范围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然超过了3.46亿人,超额完成了2015年冬奥会申奥成功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目标。

无论是从资本市场的动态还是各类数据来分析,都显示着冰雪运动正在朝万亿市场的体量前进,一个全新的风口也开始初具雏形。尽管在冬奥会结束后,热度和流量都不可避免会有所消退,但也足够完成对消费市场的早期培育,整条赛道的潜力依旧值得期待。

如此一来,像启迪冰雪、三夫户外、探路者等冰雪产业各个领域的企业,是否能够迎来最好的时代?

借势互联网,滑雪迎来最好的时代?

在数量繁多的冰雪运动项目中,最受消费群体喜爱的,大概还是滑雪。

关于这一点,从女网红对拍照圣地的选择上就能够看出一二。至少最近几年间,在雪地里秀马甲线、跳热舞的漂亮姑娘们,很少出现在滑冰场、冰壶馆之类的地方,大部分还是涌入了室外滑雪场。

而作为冰雪运动中的明星项目,滑雪和互联网,仿佛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毕竟,互联网人的朋友圈,似乎总是洋溢着对滑雪的热爱。

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分成了三类人——正在滑雪场放飞自我的;身在办公室加班,却对滑雪场心生向往的;以及公司团建时,在滑雪场集体营业的。

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不自觉地将员工团建活动和滑雪进行深度捆绑。甚至滑雪之类的冰雪运动在国内尚且属于“小众娱乐”的阶段,互联网人的身影,就已经站在了雪橇和冰刀上。

无论最初的互联网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选择了滑雪,这项起源于挪威,曾被用于狩猎和军事训练,自唐代传入中国的雪上运动,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了互联网的标签。换句话说,滑雪产业的核心层面,天然带着互联网的基因。

这也意味着,启迪冰雪、圣祥滑雪、芬澜雪动、艾斯特、庞巴迪、三夫户外、探路者、迪卡侬等等,与冰雪产业相关的上、中、下游头部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借助互联网优势,加速完成对整个赛道的补充和完善。

其中,除了早期消费群体的行为赋予了前瞻性定义,摩根商研所认为,具体优势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自带流量的宣传优势。

冬奥会的举办,为冰雪运动带来了大量的社交流量。自申奥成功后,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中,充斥着大量相关内容,尤其是“滑雪”二字,几乎成了各路博主的财富密码。

而且相较于传统媒体,流媒体传播对大部分潜在消费群体而言,是接触滑雪运动最直观也最简单的渠道。冬奥会结束后,维持消费群体的热度将会越发重要,对各大企业而言,互联网将会是至关重要的战场。

第二,产业互联网转型期所带来的供应链优势。

现如今的互联网经济,正在从“消费”走向“产业”,除了C端、B端市场的平衡,整体供应链也在应对新环境进行自我迭代。对于依赖于基础设施和专业设备的冰雪运动,这也是一次优化中上游产业结构的机会。

就比如安踏、李宁、匹克等等,一批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国产运动品牌早已开始对冰雪产业进行布局。此外,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渠道,也加强了对滑雪装备、培训推广等产品销售环节的重视。

尽管冰雪运动的推广还有着许多制约因素,但至少,对于滑雪而言,最好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了。这一点,从天眼查数据库中11951家与滑雪相关的企业数量,就能明显看出来。

只是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赛道,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运动,带有较为明显的偏向性。而这种偏向性,在具体的产业落地阶段,则有着更明显的细分差异。

细分差异明显,女性市场成突破口

在摩根商研所看来,主要的细分差异,还是体现在消费者性别、年龄、参与目标的不同。

一、冰雪运动的目标群体,或许会更加偏向于女性。

这一点,从本次北京冬奥会就能看出来。

不仅女性运动员参赛配额达到了45.44%,成为历届冬奥会中女性参赛选手人数最多的一届。女性所能参与的运动项目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全部109个小项目中,女子项目就多达46个。

除了对于性别平等的考量外,随着滑雪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也是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一,根据相关统计,在2021年,滑雪、潜水等运动项目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超过了60%。综合部分滑雪俱乐部的数据,来自女性用户的订单,几乎是男性用户的2倍。

近5年以来,女性群体在大众旅游市场,对运动和旅游项目的消费能力逐年提升,其中95后女性消费群体年平均增长超过了50%。随着社会各界在推动性别平等的努力,女性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拥有更高消费动力的女性,正在成为滑雪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

其二,国内女性运动员夺冠次数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在意见领袖效应影响下,女性对滑雪的接受程度会持续增高。

比如获得冬奥会第三金,也是女子滑雪项目国内首金的谷爱凌。与其合作代言的品牌数量已经超过23家,其中不仅有京东、美的等一线国内企业,也有蒂芙尼、路易威登等国际奢侈品品牌。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在冬奥会收获金牌的女选手。单以个人商业价值而言,女性运动员的市场正在追赶反超男性,也会带来更多的女性形象曝光度。

二、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者,呈现出了全年龄段特征。

据统计,从2015年申奥成功到2021年,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者,18岁及以上群体占据3亿人,未成年人则是有0.46亿人。

由于大部分冰雪运动项目都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定,理论上4岁左右的幼儿,以及70左右的老年人都能够在科学指导下参与进来。这也意味着在男女性别之外,从业者还需要考虑老中青少四代人的消费需求。

三、以娱乐休闲为主的消费目标,正在成为冰雪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截至2021年10月份,冰雪运动消费者的主要参与目的中,娱乐休闲占比70.35%、健身需求占比15.78%、兴趣爱好占比11.49%,至于追求时尚和以参加竞技比赛为目的,则只占比0.19%和0.15%。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冰雪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较为频繁的短期消费。这也代表了,运动装备、技能培训和相关延伸内容在内的轻资产项目,或许会成为市场主流。而专业的滑雪技能培训学校之类的细分赛道,很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值得投入。

此外,短期内冬奥会所带来的流量效应,也能够为旅游业、酒店住宿等多种产业带来增益。

但是从长远来看,冰雪运动很可能并不是个容易进入的赛道。

季节性缺陷,冰雪市场仍需耐心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滑雪为首的大多数冰雪运动,在国内仍然处于小众地位。

即便经过多年来的普及,以及冬奥会带来的短期刺激,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接纳并产生兴趣,但受限于国内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环境的限制,冰雪产业在基础设施环节上仍有许多欠缺。

现如今的冰雪市场,可能还不足以及时将流量和热度转化为实际消费力,变现能力或许并不乐观。摩根商研所认为,这种不乐观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冰雪场地不足。

以滑雪运动为例,1962年,新中国第一家滑雪场在吉林市松花湖建成,至今几十年过去,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770多座滑雪场。

对于有着将近4亿人的消费需求而言,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在已建成的滑雪场中,真正称得上高质量场地、能够达到比赛标准的,也不超过十家。

尽管有着政策推广的支持,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增加冰雪运动的室内场地,但整体数量依旧不容乐观。以上海为例,截至2021年年底,固定冰场共有14块、室内滑雪场43处,而且广泛分布于13个区、4个高校以及各大商圈,能够辐射的消费群体还是少数。

再加上,室内场地所能容纳的人数毕竟有限,而室外场地场多建于偏远区域,也剔除了一部分交通能力不足的消费群体。长时间内,基础设施的限制都将困扰着冰雪产业。

2.盈利能力堪忧。

作为季节性特征明显的运动项目,冰雪运动需要参与者购置大量用于防寒、运动的专业设备,准入门槛较高,而且由于消费频率偏低,很难产生重复购买力。

毕竟有着不亚于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再加上购置设备等因素,注定了这是一项低频的运动。对大部分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标的消费者而言,一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的消费频率都属于正常。

低频且昂贵的消费,很难平衡长期空置的场地,以及背后更加高昂的维护费用。尤其是在南方、平原等没有地域优势的地区,场地成本将会严重拉低盈利水准。

3.国内品牌缺少足够影响力。

作为外来运动,在装备、制冷、维护等环节,国内品牌普遍起步较晚,长久以来都很难和国外品牌形成竞争。尽管在互联网经济环境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带动下,国产品牌的影响力正在持续增长,但随着冬奥会热度消退,这一轮增长可能并不会持久。

现阶段的热潮,除了受到集体思潮影响,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将会进入较长时间的消费狂热,冰雪运动市场将会迎来一波肉眼可见的高增长,进而带动资本市场活跃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政策层面的支持,但季节性等诸多限制,决定了并不能像新能源汽车一样获得长期支持,在冬奥会红利消耗尽之后,冰雪市场甚至可能会迎来一轮停滞或衰退。

想要真正完善冰雪产业赛道,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短期热度,更需要把冰雪运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而这,就需要更长久的耐心,以及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最好的时代,或许还没有真正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ID:morgantmt),作者:摩根商研所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时代 最好的 企业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