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趋紧 行业整体增长率有所下降

来源:北京商报时间:2018-05-16 21:20:08

5月11日,《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通过对翼龙贷等平台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全面呈现“三农”互联网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对农村地区就业、创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进入2017年后,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趋紧,行业整体增长率有所下降。但蓝皮书观察,专注“三农”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平台仍呈现持续增加、服务产业日趋多元、业态持续进化的态势。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涉足“三农”业务。其中业务范围内包括“三农”业务的P2P网贷平台达到335家,专注“三农”领域的P2P网贷平台达29家,较2015年约15家的数量增长近1倍。

蓝皮书估算,上述29家公司在2016年的交易额为600亿元左右,至少有9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三农”领域的交易额超过10亿元。其中行业代表企业翼龙贷的交易额为252亿元,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0%左右。

在服务产业方面,“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由单纯的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向农村二三产业转型。以翼龙贷为例,2015年,在翼龙贷的100多亿元交易额中,98%以上投向农业领域,在2016年的252亿元交易额中,投向农业领域的比重下降到90%以下。其余部分大都投向了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尤其是便利农村居民生活的服务业态。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额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是因为“三农”领域金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分散小额、服务实体的特性,符合政策监管的方向。

蓝皮书还建议,在企业战略升级过程中,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在线化、互助金融、农村消费金融或成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点。农业供应链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周期长,价格波动等风险;农村各类主体的数据化程度不高,互联网难以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互联网与农村的局部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将农村社区基于局部知识的风控优势发挥出来;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消费金融空间,将是“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亮点。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三农”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蓝皮书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三农”领域,平均每增加3万元的资金流入,就能解决1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需求(全时或者季节性)。2016年,按照P2P网络借贷交易额400亿元计算,可以解决农村130万人的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中国国内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业进口交易展会举行
下一篇:地方出台人才新政热潮 天津、江西也来“抢人”

专题策划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