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珺建议,一是优化供给侧,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空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现有产业基础的适配性,通过融合迭代,形成若干新兴产业链,促进现有产业的未来化。另一方面是激活需求侧,充分利用河南开放通道枢纽、亿万人口大省的强劲内需动力,进一步提升政产学研资合作力度,积极部署北斗应用、量子信息、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技术的应用场景挖掘和商业化开发,抢占发展先机。
把超高清视频作为“抢滩占先”的“先手棋”
河南提出,要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4%,低于广东、浙江约10个百分点。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说,越是在这种落后的情况下,越是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优势,了解全国乃至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趋势和“罅隙”。在布局中切忌不顾基本条件和社会土壤,“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以至于重新陷入“弯道超车”或“路径依赖”的悖论中。
一般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既需要有良好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基础,也需要有较长时间的沉淀和酝酿。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是一盘立足自身、面向中国和世界的大棋,如庄子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刘士林建议,从战略抓手和突破点上着眼,河南可以把超高清视频作为“抢滩占先”的“先手棋”。
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河南有智能手机制造大省的基础,专业监视器生产有一定规模,再加上5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111计划”新建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依托郑州、洛阳在智能终端、电子材料、新型电池等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建设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协同中心,完全可以在这个细分市场领域有所作为,并形成一定规模和集群,与其他省市、国外国家和地区形成“产业定位接近但产业链不同”的新发展格局。
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玉玲博士认为,河南必须全面把握全球产业链重塑调整、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契机,抢抓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及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形态和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河南比较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竞争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
“河南省可依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动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发展举措,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的支撑体系。”马玉玲说。
促使传统产业之树,孕育先锋产品硕果
未来产业要“前瞻布局”,新兴产业要“抢滩占先”,而传统产业要实现“高位嫁接”,专家们也有不同的解读。
2020年,河南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2%,可以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空间很大。
“重点是要明确传统产业由大而强的升级路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珺认为,一是聚焦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可控化,围绕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等核心环节,强化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和市场应用全流程贯通,真正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二是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化应用,实现大数据模式下的生产组织模式重构和供应链、信息链、创新链、资金链优化配置,促进传统产业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三是注重融合发展,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与创意融合,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促使传统产业之树孕育先锋产品硕果。
对于传统产业的“高位嫁接”,马玉玲博士也认为,要从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产业组织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创新发展,使产业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向立体、多维的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颠覆传统模式,实现跨界链接,创建创新驱动引领的产业生态格局,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永远都是企业,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让企业可以放手大干。增强企业的主体地位,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多个方面制定有利于企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说,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河南要在营商环境上使出绣花针的功夫,营商环境做好了,企业自然会长大,市场不断发展,企业自然也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