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撂荒地披绿衣裳边角料变致富田

来源:昆明日报时间:2022-04-24 10:58:48

日前,晋宁区六街镇的羊肚菌种植户顾晓坤采收了最后一批羊肚菌。今年,他种植的羊肚菌迎来丰收,亩产最高可达200公斤,一亩地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这片30亩土地是去年从农户手里租来的,租借期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

顾晓坤在六街镇新寨村种羊肚菌的土地租期恰好是当地土地的“闲置期”。六街镇附近村子3月就进入春耕期,而缺少水源的新寨往往要等到4月底才开始春耕,致使当地村民往往是“种地大半年,闲置小半年”。顾晓坤说:“羊肚菌喜低温,所以冬、春两季的6个月比较适合种植羊肚菌。”

顾晓坤的30亩羊肚菌基地也是新寨村产业扶贫项目基地。2019年以来,六街镇政府以顾晓坤为“领头雁”,通过“党建+科研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新型农业农产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激活“造血”功能,帮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实现持续稳步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目前已带动100多户参与种植,带动200余人就业。

“4月底到5月初,村民就要开始种烤烟。羊肚菌种完之后的基质回填土地,种过羊肚菌的土壤比不种羊肚菌的土壤品质要好很多。”顾晓坤说,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还能改良土壤品质,之后再种植其他农作物可提高产量,真正做到致富与土地生态恢复并行,实现农业增收、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和绿色生态发展目标。

在顾晓坤利用“土地闲置期”拓展产业时,晋宁区二街镇正在大力实施闲置土地托管计划,即将政府已收储的闲置土地委托给对应村委会进行复耕管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此项工作共涉及闲置土地2000余亩,主要集中在栗庙、甸头、肖家营3个村委会,多为2012年以前预留企业建设用地,因企业用地需求不同,致部分土地及零星地块被闲置下来。通过此项工作,很多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为乡村振兴发展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以前的闲置土地早已大变样,肖家螃蟹河村小组片区100余亩土地种上了玉米,栗庙村小组旁的小片低洼地块变成了鱼塘,昔日的撂荒地披上了“绿衣裳”,往日的“边角料”变成了致富田。

在昆阳街道的甸心村,十多年前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地工作让村子周边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但有些原本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土地闲置了下来,成了无人看管的死角。为让这些闲置土地“退役不退力”,甸心村党总支因势利导,种植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莲藕、海菜等经济作物,确保在净化水体、做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增加村民收益。

经过村民十多年对杨梅树的精心呵护,如今的虎山上已是连绵成片的果树林。除了杨梅树,村民还种下了板栗树、梨树、杏树等经济果树,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果实收获。曾经“靠山吃山”让山体和水体饱受摧残,现在“靠山吃山”让村民享受到保护滇池的红利。甸心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四退三还”闲置下来的土地,将采取分步走方式持续改造,一点点盘活这些闲置资源,在做好滇池治理的同时,让甸心村成为昆明环保乡村旅游建设的先进典型。

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说明,盘活“闲置”土地,让“资源”变“资产”的务实举措,正成为晋宁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记者 赵书勇 通讯员 刘佳和肖敏 实习生 戴龙进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