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信心丨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君: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新模式-每日观点

来源:新华网时间:2023-03-14 10:00:22


(资料图片)

编者按:“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需要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同样需要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动力。新华网上市公司频道特别推出“中国经济的信心”大型主题系列采访,对话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传递市场声音、提振发展信心、激励使命担当。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孙榕蔓)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王一君围绕“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路径,更好地激发非遗创造力和生命力”这一主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王一君。受访者供图

在王一君代表看来,研学旅行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既是校内、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形式,又是拓宽育人渠道、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更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新路径。”王一君代表表示。

然而,王一君代表认为,当前研学旅行“游而不学”“只游不学”的现象仍然存在。“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休闲或旅游消遣活动,它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除了‘游’之外,关键是在游中‘学’,这才是开展研学旅行的本质目的。”王一君代表说。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传承人和相关的从业者专业要求较高,王一君代表认为,为非遗研学旅行提供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呼吁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尤其是鼓励从事非遗的传承与传播的青年人掌握非遗技艺,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师资力量。”

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融合方面,王一君代表认为,当前的非遗研学旅行项目更偏向于传统手工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类体验性较强或者在短期内更易于实践操作的项目,他建议探索将民间文学、传统医药、民俗类非遗等更多的非遗项目纳入研学旅行之中。

此外,王一君代表还建议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开展在地化研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代表地域特色或者地域文化的非遗项目纳入研学课程或者入选研学主题线路的项目,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领悟学习非遗知识技艺的同时,建构起对它的认同感、拥有感及自豪感,最后自觉地加入非遗的传承传播队伍中。”王一君代表说。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沙特阿美2022年净利润创新高|百事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