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动态!偶身动尔心动

来源:东南网时间:2023-04-24 13:53:22

陈黎晖展示布袋木偶操纵技巧。(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南网4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苏益纯)

灯光亮,锣鼓响。氤氲的雾气中,“凌波仙子”木偶在漳州古城翩翩起舞,陶醉了万里之外的美国观众。日前,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主办的“文化外交倡议”之“和谐讲坛:中国文化系列大师班”系列活动第五期成功举办。

“以木为偶,以偶做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漳州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如何利用好这张“名片”,用心讲好非遗故事,在对外传播方面克服文化差异、语言隔阂等困难,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共鸣?近年来,漳州市组织漳州布袋木偶艺术走近美国“Z世代”(一般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人群,记者注),通过中美青少年“云交流”和“大师班”等十多场线上活动,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故事化,激发文化互鉴的热情

撑伞、变脸、喷火、顶缸、耍盘子……木偶名剧《大名府》里,木偶艺术家们用灵巧的双手,操作木偶表现出人戏中的唱、做、念、打和喜、怒、哀、乐。“人偶同台”环节,艺术家们一一到舞台上展示“看家本领”。“So wonderful!”漳州布袋木偶戏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了大洋彼岸的外国友人。

一出《大名府》,见证着漳州非遗对外传播的诸多思考。

“这几年,漳州举办了多场跨洋‘云’演出。地方性非遗‘云’上走出国门,主要障碍在于语言障碍。语言不通,什么样的剧目才能让外国友人爱听、爱看?”漳州市外办国际交流科科长卢美莲说,布袋木偶戏虽然节目众多,但如果选择不当,在对外传播时会降低受众了解、欣赏和学习中国非遗文化的兴趣。

最终,漳州选择《大名府》为主打剧目。这是一出以特技表演著称的传统木偶名剧,整部戏无台词,方便外国友人观看。它讲述的是宋朝年间,梁山农民军的头领们为了搭救义士卢俊义,把大名府的城门官和衙役作弄一番的故事。

整部剧把中国的传统武术、杂技和戏曲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剧中,布袋木偶们似乎都活起来了,不仅会怡然自得地喷烟雾,耍起棍来虎虎生威,顶碗等杂技表演更是手到擒来。憨态可掬的狮子一会儿耍宝逗乐,一会儿翻滚跳跃,着实圈了一波粉。

“中国的历史文化如此之深邃,以至于我得费尽心思去理解其中的连续性。木偶戏是通向这种深度的一把钥匙。我们没有抽象地谈论文化交流,而是直接感受。”美国观众Amia表示,虽然自己对中国戏曲知之甚少,但这场戏精彩的故事和动听的音乐还是让她感到非常兴奋。

除《大名府》以外,漳州还将新创作的软体铁枝木偶剧《凌波情》作为对外传播的主打剧。它讲述了水仙花仙女的爱情故事,表现手法上既保留了漳州木偶传统表演的特色,也结合现代声、光、电等舞美技术,呈现出现代风格的舞台效果。

“水仙花是福建省的省花、漳州市的市花,它纯洁的气质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为了方便观众理解,演出之前,我们用外语做好提示,并与外国友人提前沟通。”卢美莲表示,地方性非遗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来自各种术语名词的不精准翻译,甚至会因为文化差异引发误解。

例如国人熟知的东北二人转,按字面直译是“northeast two people spinning”,但在英语使用者眼中,就变成了“东北地区两个人高速旋转”。

基于文化背景差异的外语翻译,卢美莲仔细斟酌,以西方家喻户晓的传统木偶剧“Punch &Judy”《潘趣和朱迪》来举例布袋木偶戏,拉近西方观众与布袋木偶戏的距离。

偶像化,提升非遗文化影响力

“利用非遗进行对外传播需要打造‘爆品’。这要求我们深刻分析研究国际传播的特点和不同语系人群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漳州市外办副主任何华成表示,和国内传播基本是从“认可机构”到“认可个人”的路径不同,西方人相对注重“偶像化”“人格化”的“民间身份”传播。

基于此,漳州将幕后艺人推向前台,对外传播中打造“中国非遗文化界的Jackie Chan——陈大师”品牌。布袋木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陈黎晖和18岁的儿子同台表演,面向美国弗吉尼亚州、俄勒冈州、马里兰州等地的几千名学生,展示了漳州古老木偶艺术的代代传承。

“在木偶戏演出时,表演者用手指和手掌来控制木偶,使它做出类似于人物的动作,再加上表演者与木偶行为相一致的唱词和道白,使得布袋木偶的表演惟妙惟肖。”陈黎晖娓娓道来,向美国青少年介绍了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服装造型、制作过程。他还带着马里兰州的美国青少年以“云游”方式参观了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馆藏的特色布袋木偶、生旦净末丑、《西游记》取经师徒四人以及一些中国传统人物形象。

择一技,终一生。陈黎晖最想向外传播的,是工匠精神。

“我们先用报纸做出熊猫的头部……”在互动环节中,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学生与波多马克学校学生一起隔屏制作熊猫木偶,跟着木偶艺术家认真学习木偶“手指功”。严谨的造型、精细的雕刻、精致的彩绘、稳重的着色,让美国学生们大开眼界。

在持续不断的对外交流实践中,陈黎晖更加体会到,保留完好的民生、民态、民趣,是非遗艺术能够持续吸引境外观众的重要原因。

“外国受众注重交流、喜欢互动,我们将蕴含在非遗艺术之间的中国文化融入讲解之中。比如,他们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感兴趣。我就告诉他们,悟空是正义的象征,关羽是忠义的代表,孔明是智慧的化身等。”陈黎晖表示。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布袋木偶所在地,漳州还准备了《花样漳州》专题片。在“世遗土楼”介绍环节,通过展现福建土楼“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精妙绝伦的营造技艺,以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和“耕读传家”的宗法秩序,使美国年轻观众通过田园牧歌式的景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接触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层次命题与思考,并与西方哲学中“诗意栖居”的设想产生共鸣。

讲解中,漳州龙人古琴悠扬的琴声跨越语言和国界,帮助两国民众通过诗意的文化氛围相遇。美国青年Saranna说:“相比西方音乐注重情节线的表达,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体现品格。”

目前,这样的“云演出”“云交流”已经举办12场,参与的美国民众累计有4000多人,他们中既有高中生,也有幼儿园的孩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向漳州市委、市政府发函,对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感谢。美国波多马克学校组织的问卷显示,活动“获得所有学生喜爱,100%的学生表示希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知”,学生们更期盼未来能有机会访问漳州,拜访“漳州朋友”。

美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实践教授、高级研究员卡拉·卡纳莱斯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木偶艺术不仅可爱、有趣,而且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社会也有启迪价值。她感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精心推荐中国艺术大师参与活动,希望今后有机会开展更多此类交流。

记者手记

非遗“搭桥”以心相交

福建日报记者 苏益纯

在采访中,记者一次次感受到,遥远的距离并不能阻隔各国人民之间朴素的情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赏和向往,外国友人常是发自内心的。因此,搭建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座桥梁,以心相交,使之通往“民心相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路径。

从实践中可以看到,漳州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民间人士身份,展现非遗文化。尽管语言不通,他们找到了除语言外的其他沟通方式——画面、音乐、艺术表演和肢体语言。在故事和情感的穿透力下,非遗的文化基因勾起了强烈的共鸣。

“云游”他国,体验别致。新媒体的使用,为“以心相交”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中外友人在“云”上如亲见、同共鸣、深思索。年轻群体表现出对异域文明的强烈好奇心,进一步深化对彼此的认知和欣赏。

正如让美国观众Saranna“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一种延续了千年的艺术形式的真谛,其中包含了诸如家庭价值、日常生活、爱情婚姻、幸福情感等”。这些,在不同文化间是共通的。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下一步,漳州市还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互鉴中赓续传统、彰显特色、互鉴发展。非遗文化,仍将大有可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漳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智杰(前排中)的讲解下,漳州第一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与美国波多马克学校的学生隔屏共同制作手工木偶。(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22年5月,漳州市面向美国俄勒冈州举办“遇见大师:走进福建木偶艺术”线上云展演。(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22年5月,漳州市面向美国弗吉尼亚州举办木偶艺术线上展演。(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黎晖父子联袂演绎,体现了中华非遗艺术的传承。(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黎晖与万里之外的观众分享传统艺术蕴含的智慧。(图片由漳州市外办提供)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美军“尼米兹”号航母进入生命倒计时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