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分”出绿色生活新风尚 短讯

来源:青海羚网时间:2023-06-20 09:34:33

五分类智能垃圾屋。

“可回收的丢蓝色,有害的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是灰色,衣物回收是浅蓝色,请大家分类投放……”6月16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大队中队长才旦卓玛与督导员一起,在玉馨苑小区五分类智能垃圾屋前指导居民群众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投进垃圾分类箱。

2022年3月,刚察县全面启动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建立了一套垃圾全域治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机制体系。如今,随着刚察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色彩鲜亮的分类垃圾桶出现在各个小区、村落,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习惯,逐渐成为这座高原小城的新风尚。


(资料图)

“去年小区刚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时,我们都觉得很麻烦、不理解,但督导员多次挨家挨户进行上门宣传,给我们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怎么分类、分类后怎么扔等等,还公示‘垃圾分类红黑榜’督促我们,对垃圾分类明确的居民发放小奖品鼓励,大家逐渐接受了,现在我们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玉馨苑小区居民刘生德表示很喜欢现在的绿色新生活。

为了让广大群众尽快接受垃圾分类,自觉坚持垃圾分类,刚察县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综合运用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结合全县禁塑、爱国卫生等行动,广泛开展敲门入户、大手牵小手、现场指导、错时“桶前值守”等特色宣传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微信群动态跟进、积分兑换正向激励”三项措施,使垃圾分类理念根植民心,成为行动自觉。

充分发挥城管部门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将城镇管理服务延伸至各个乡镇,建立31个网格化环境监管片区,分门别类组建10个城镇专业管理大队,垃圾分类大队就是其中一个。

垃圾分类大队共有工作人员26名,其中垃圾分类督导员18名,督导员冬季早上8时、夏季7时40分,中午14时到指定的小区,指导、帮助居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前期,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垃圾分类讲解培训,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现在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已经根植人心,成为刚察县群众的行动自觉,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姜芳介绍。

如今,刚察县配备可回收、厨余、有害及其他垃圾等四类垃圾压缩转运车11辆,农牧区垃圾回收车31辆,设置居民小区五分类智能垃圾屋23座,城镇及农牧区固定垃圾投放点905组。

今年1月,刚察县建成日分拣能力5吨的生活垃圾再生分拣中心,可以有效地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垃圾,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既可以改善垃圾处理的效率,又可以减少污染。它的出现,为刚察县推进环保事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方向。“今年,我们成功引进了4套数字化、智能化AI处理终端设备,与五分类智能垃圾屋相连,可以实时拍摄垃圾分类投放是否正确,告知督导员及时更正。还开通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AI小程序、分好啦App,居民群众可以线上预约上门回收垃圾,方便快捷。初步实现了生活垃圾智能化数据分析、垃圾分类精细化跟踪管理。”AI处理终端设备后台管理员贺文娇说。

刚察县还将物业管理服务向县城周边8个游牧民定居小区延伸,持续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布局,不断加大设施、宣传投入力度,高标准谋划推进“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提高垃圾回收率、资源化处理率。此外,刚察县建成全省首个农牧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吨;刚察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日处理能力115吨。目前,“片区管理、数据跑路、订单作业、上门清运、督查指导”五项服务体系已初见成效,县城、乡镇、村社、自然保护地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覆盖率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70%。

“今年,我们已建设日处理量10吨的餐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全力以赴打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长效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区划边界’限制,主动加强与相关地区、部门的衔接沟通力度,打通跨地区垃圾转运通道,建立地区与地区之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类激励机制,实现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处理和高值化利用。”海北州刚察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环球要闻:【618战报】辛巴辛选集团618总销售额增长60% 总带货量1.28亿件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