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休息好的人注意了,你可能会散发一种“疲劳臭”

来源:36氪时间:2022-03-22 07:09:50

疲劳是搬砖人的“体力透支”,也是久坐者的“精力匮乏”,更是大部分职场人的“情绪枯竭”。

形容枯槁、免疫下降、代谢紊乱……长期疲劳不仅使我们低人一等的健康状况肉眼可见,还会使我们散发出一股不寻常的味道——疲劳臭

“疲劳臭”是什么味道?据一些网友的描述,“疲劳臭”是一种广泛发生在睡眠不足者和身体状态差者身上的奇异臭味,与普通汗臭有明显区别。

每个人的身体气味都很独特,这些体味是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的“特有香料”散发的。“特有香料”主要成分包括乳酸、尿酸、脂肪酸、氨等,因各种“香料”的比例差异,每个人的气味不尽相同。

“疲劳臭”其实就是皮肤表面“”比例超标导致的,那么使过劳者身体发臭的“”又是什么东西?

揭开“疲劳臭”的神秘面纱

了解“疲劳臭”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氨”这种物质。

“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早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的炼金术士就在书中记录了 “氨”,那时的 “氨”叫做阿摩尼亚盐(Sal ammonia)。

阿摩(Ammon)是古埃及的神。阿摩尼亚盐则来自北非沙漠中的一座神庙,由于沙漠中骆驼粪是常用燃料,长期燃烧骆驼粪的神庙墙壁及天花板都蒙上了一层包含白色晶体的烟灰。由于这种白色晶体酷似盐,又出自神庙,被当地人称为阿摩神之盐(Sal Ammonic),也就是现在的氯化铵。

由于早期制取“氨”需要使用阿摩神之盐,因此“氨”又叫阿摩尼亚(Ammonia)。

“氨”虽然因出自神庙,获得了与神相近的名字,但其真正的“出身”其实是骆驼的粪便

“氨”虽然出自粪便,也曾是“神庙特供”的稀有物品,直到17 世纪中叶,著名的德国化学家格劳贝尔用人尿与石灰共热的方法制出了“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氨”这玩意儿出自屎尿,难怪其气味刺鼻、浓重。

而氨分子可以合成“氨基酸”(Amino Acid),是动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重要物质之一,而我们体内一直在生产这种刺鼻的物质。

那么,我们的“氨”产量又如何?

人体中无尽的“氨”之宝藏

如同来自骆驼粪便的阿摩神之盐,人类的肠道也能生产“氨”:一部分会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氨;一部分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中的“氨”主要分为氨气(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其中氨气更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血液,而在碱性环境中更容易转变为氨气穿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当然,无论肠道环境如何,便秘者的肠道有更“充足”的时间吸收更多“氨”,而保持大便通畅则有助于减少“氨”的吸收。

除了肠道,人体的肾脏也能产“氨”。

肾脏是血液过滤器。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流经肾脏时,会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分解生成谷氨酸氨气,这部分“氨”约占肾脏产“氨”量的60%。生成的“氨”中一部分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会被重吸收形成血氨。

肾病患者无法将体内毒素(如尿素氮)排出体外,导致“氨”在体内长期积蓄,也会产生阿摩尼亚味。

如果胃里“饲养”了幽门螺杆菌,产“氨”途径又多一条。因为幽门螺杆菌分解尿素时也会产生“氨”,又称氨性口臭

当然,人体中“氨”的主要来源还是氨基酸的分解。这种分解包括对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也包括对自身各种蛋白质的分解。

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是产“氨”大户,本就有“氨”气熏天的本领,那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隐藏这股上头的气味,只在疲劳时才原“臭”毕露的?

疲劳状态下的“氨”释放自由

无论是机体内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还是肠道再吸收的“氨”,都是体液的正常成分,但过量的“氨”具有神经毒性,对人体有害。

好在人体有针对“氨”的专门解毒方式:由肝脏内将多余的“氨”合成尿素,再随尿液排出。然而,这种解毒效率会在疲劳状态下大打折扣,肝脏的除“氨”的能力减弱,会使残留在体内的“氨”随着血液流窜到皮下,与汗一起排出,也就形成了刺鼻的“疲劳臭”。

“疲劳臭”容易出现在腋下、前胸、后背、颈部等皮脂腺集中的区域。即便天天洗澡,也会有新的“氨”通过毛孔钻出皮肤,继续散发出古老、神秘又刺鼻的阿摩尼亚味

阿摩尼亚味不仅出现在皮肤表面形成体臭,还可以从口腔排出,形成口臭。

除了精神、肉体的过度疲劳,患脂肪肝的肥胖患者、饮酒导致肝脏分解酒精功能受损者也会因肝脏“不给力”散发出“疲劳臭”。

人类除了是视觉动物,也是嗅觉动物,更愿意与“闻起来很好”的人交往。因此,“疲劳臭”也是单身狗的芬芳。

但“疲劳臭”再难闻,也比留在体内强。“氨”本身具有神经毒性,能扰乱氨基酸代谢、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影响认知功能、造成细胞死亡等,其刺鼻的气味也是警示人们远离的重要信号。

因此,我们更要好好照顾自己,保持良好心情,保证充足休息。另外,也要远离外界环境中的“氨”。

参考文献:

[1]陈景元. 神经毒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耶尔·阿德勒. 皮肤的秘密[J]. 东方出版社, 2019.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东方出版社 无色气体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