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近4亿,一款躺赢了5年的社交产品

来源:36氪时间:2022-04-01 07:45:49

社交产品笔记偶尔写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且赚钱的社交产品,主要目的是拓宽一下社交思路。

Pure Hookup(简称 Pure)于 2013 年推出,是乌克兰企业家 Roman Sidorenko 和 Alexander Kukhtenko 的共同创建。

Pure 联合创始人 Sidorenko 曾经说过:“我们想要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寻找性行为,我们认为使用像 Uber 优步这样的方法会很酷——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请求,然后很快就会叫到一辆出租车。而我们认为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性伴侣会很棒。”

根据资料显示,五分之一的美国人从事自愿的非一夫一妻制。然而,对于非一夫一妻制的人来说,没有好的社交平台能够“满足”他们。这造成非一夫一妻制群体使用的许多社交 APP 都是“垃圾”(骗术、套路居多,难以满足真正需求)或仅用于性行为,Pure 则可以被看作为“Uber for Sex”。

社交产品笔记曾经出过一篇讲关于信号的文章——《聊聊社交产品中的信号与暗示》,文中阐述了信号的魅力。而笔者在 Pure 所看到的信号就是“欲望的放大器”。

撇开24小时限时聊天的特色功能不谈,Pure 的整体界面、UI等风格都暗示着一种“原始欲望”,这恰恰满足了男性用户的幻想。

数据来源:SensorTower

系数:根据上市产品公布财报的实际收入与SensorTower上预估金额所估算的系数,注意系数有误差但是量级不会差。

Pure 保守预估收入在 6300 万美金,约等于 4 亿 rmb。

Pure 在投放上显得非常佛系,2021 年只投了 6-10 月份,其他时间应该下载量全部都来自于自然流量,说明品牌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Pure 还是美国 2022 年 1 月 IAP 收入增长第二快的 dating 产品。

那么Pure 是通过什么来构建自己的产品壁垒?

在建立初期,Pure 希望成为围绕“Sex Online”发生一些的文化革新。他们聘请了女性性学家 Carol Queen 来帮助他们接触女性,并且早期的几周内在纽约酒吧举办了一系列营销活动。

2015 年,Pure 又聘请了 Elena Rydkina(举办了很多关于性方面的国际女性活动家)作为其传播大使(现在依然在)。Pure 和许多成人约会网站一样,缺乏女性订阅者,而Rydkina 的本意是用她关于公开性欲的教义来引导她们。但也应该有一个男性版本的 Elena Rydkina 来教育男性了解很多事情的重要性。女性并不是唯一需要“教导”的人。

2020 年 4 月,女性创业者 lga Petrunina,曾在旅游和加密行业混迹多年,成为了 PureHookup 的现任 CEO。

因此,从 Pure 早期营销上就能看出,它还是在解决女性用户获取的问题。一是因为女性用户永远是紧缺资源;二是激发女性的需求;三是女性用户免费使用。

即便这样女性数量是极难满足男性用户的需求。

笔者利用男性身份曾经体验过一个月,归纳总结就是:“10 个人里 5 个骗,还有 3 个外围 2 字母”。当然,笔者也偶然刷到过一个正常女性,只不过也只有一次。

后来笔者也注册了女性账号使用过一段时间,能明显感受到男性的“热情”。

进来男性和双性恋用户很快成为被收割的对象,他们只是为寻找性机会而买单,但不是能够真正找到这种机会。

Pure “通过倾向女性用户人群”而打造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营销策略,类似于 Bumble 与 Tinder 的区别。只不过 Pure 现在也只空有一副皮囊,不停地收割男性用户。我相信有满足个别用户的案例,但大部分人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当然这种产品是肯定不能出现国内,只在海外还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来做尝试。品牌效应沉淀需要时间才会有长期躺赢的机会,Pure 算是一个风格迥异的另类。

关键词: 一夫一妻制 很快就会 实际收入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