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看!营销书单:10年经典,5本必读书

来源:36kr时间:2022-11-22 17:57:19

迈入工作的第14个年头,我依然站在营销的最前线。听得到炮火声,仍旧兴奋。最初的那份热情,并未磨灭。

我非常感恩也觉得珍惜,我做营销这么多年,并未对这份工作与职业感到厌倦。

虽然我的岗位和职责在缓慢、有时甚至是突然发生质的变化,但我的核心能力仍然围绕着营销这个靶心展开。像一把扇子,轴心稳稳地锚定在原点。


(资料图片)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无论你出身于什么样的专业,最终,我们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将离开我们出发的地方,发生转折。

我问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哪些著作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为自己带来了持久的启发?有没有哪些书,曾改变过我的命运,甚至是职业方向?或者说,阅读哪些书为我带来了持久的滋养?

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检验过去的学习历程与方法,又是在拷问:

怎样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快速、高效,甚至可以称之为是某种捷径?

任何人都拥有自己的书单,不过,这些书读完就扔掉,也会随着时代与产业周期而消亡。是否能够长时间的应用,那就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大多数书单也和畅销书一样,成了一种浮华随即被忘却的记忆。

我虽然读了很多专业书,也有做书评、写深度分析的习惯,不过,安静坐下来想想这个问题,我发现,列出大量的书是无意义的。因为那就失去了筛选的价值。而我的脑子里浮现的,只是有限的几本书。

营销里讲的「无提示的品牌提及率」最能解释品牌是否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印记,唤起了回忆……凡是在第一时间里记得的,也证明它们已经融入了你的职业旅程。

我甚至也想用这种方法,来推荐这个系列的书籍。

1.三双鞋

在我离开所谓那时的“大厂”,进入一个传统的家族企业,我内心一落千丈。

这本书正是那时偶尔撞进怀里的读物。读完之后,我整个人打满了鸡血。内心暗自下定了决心,确认了未来的方向。

说实话,详细的文字细节我恐怕都忘记了,但,这些年,我逢人就推荐这本书,俨然变成了一个书贩子。

准确的说这是一本企业传记。并非营销实战书。

它非常生动的解释了一个几乎所有企业天天都在谈,并且对外鼓吹,但是极少有人真正做到的概念:

什么叫「极致的用户体验」

相信我,多数人在这么宣称,但极少有人对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在企业落地有清晰的认知。美捷步做到了,是因为它强大的用户体验的基因与绝对卓越的企业文化在背后支撑。

在今天,靠极致的场景和「体验」去塑造品牌,让品牌一鸣惊人,已经不再是秘密。这是很多国潮新品牌起势的重要原因。

创业圈早年的老网红Heyjuice、今天的乐纯、观夏、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Lululemon,皆走了这条路。

如果你亲手做营销,但你对何为用户体验还不了解,这本书,将是你最好的导师。

重要的不是仅仅追求这几个字,把它写进营销战役的口号,而是,你的品牌能否兑现这些承诺。而兑现,是需要内部的文化环境去支撑的。

当你的整体战略不能在战术细节上落实,包括,整个管理团队对品牌对用户体验究竟是什么不能言行一致,品牌的金字塔会塌。

所以,如果你希望加入这样的团队,包括,你希望更好的缔造用户体验,甚至更好的去向上管理,我认为,这本书会告诉你很多。

2.流量池

在我读过的专业书里,杨飞对我的影响是深厚的。

他几乎实现了很多营销人无法做到的:既拥有非常好的理论素养和方法论积淀,又对前沿玩法和战术细节十分通晓。

直白说,这叫做:既能上天,又能入地。而对于高管,通天通地看上去又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完成的。

杨飞搭建了一整套流量池理论,尤其对于数字化媒体的应用、营销战役、社交营销的打法有很深理解。

读这本书的时候,互联网还在如火如荼。我转型后,一直没有遇到对的人带,全靠自己摸索。这本书解决了我很多迫切的焦虑和困惑。

市面上的书主要是以《增长黑客》为代表的纯技术流通过漏斗实现转化的底层逻辑,要么,就是叶茂中等为代表的广告策略圈的作品。我一直没有遇到谁能帮我解释清楚,消费零售业里的「顾客」和互联网的「用户」话语体系的差别,它们之间是如何衔接的,以及这两套底层逻辑之间到底能不能相互融合,应用得当。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放下了很多心结,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很多新说法和新逻辑,算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参考和依照的坐标系。尤其是,所谓的互联网打法到底怎么在自己的产品里生效?哪些可以做,哪些就是无用功?

虽然这本书也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是,场景即渠道、注重品牌当期收益-在最快速敏捷的效果投放里看绩效、通过裂变提升CLV这些观点都不过时。

像瑞幸这样,鲜明的品牌识别搭建了非常扎实的品牌资产的新品牌,这样的案例对于今天的创业品牌来说,仍有很多借鉴意义。

而CMO的职责,就是要尽力在冲刺短跑的同时铺一条尽量长的雪道。

这本书是围绕「流量」展开的。如果你是从传统行业跳出来进入新兴行业,可能,你过去的营销知识和能力也都将化整为零。那么,从底层上抓住根本逻辑,这本书是一个必选项。

3.情感驱动

为了研究可口可乐,我几乎翻遍了市面上的理论和著作,误打误撞收入了这本书,但并不知道,它是那么精彩!

随着职业能力和职责的扩大,任何一个营销人都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与竞争格局,也包括,需要解决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

很多新品牌在爆品之后就没招了,因为,对于马上就冲上来的品牌矩阵管理,毫无概念。对如何进行品牌投资组合,束手无策。可能你的盈利能力始终在下滑。

尽管我认为,在商业与品牌价值,尤其是品牌复杂度上能PK可口可乐的恐怕是很少的企业,而且,可口可乐创造的非常复杂的授权经销商体系大多数企业用不了……但毋庸置疑——它的问题复杂性可以作为一种思维上的演练,让你去模拟和想象:这事我来介入,怎么解决?

最令人敬仰的是,全球战略的制定和更新,到真正在营收和利润上逆势增长,可口可乐也不过用了3年时间。

这家公司拥有的强大的营销能力和营销知识,尤其是面对逆境的态度与执行力,值得每个营销人汲取营养。

可口可乐的增长问题,几乎全部聚焦于——品牌纳新上。

品牌老化以及退出潮流,也都是从品牌年轻化失效开始的。但我没见过有谁,把为什么要做年轻化这件事讲得透彻、简洁、清晰。这本书用大量数据推导了纳新战略和留存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何时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战略;「获客」如何为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中间的逻辑推导非常值得深度复盘——你将看到,大象如何重新起舞,一家巨型公司如何坦诚面对自己的困境,并从复杂和荆棘丛生的乱象中依靠自己的智慧找出出路。

更有启发的是:在技术驱动和功能至上的前沿品牌涌现的当下,利用充分的情感利益建立品牌差异化,提供了一条犀利的品牌定位的路径。而这条路,可口可乐走了整整百年了。

我认为,这是一本CEO和CMO的必读书;同时,对于想要从营销战役、营销知识的细节中得到成长的中基层来说,也是必修读物。

4.与运气竞争

过去,我读非常侧重于一个垂直轴线上的专业书,比如广告、文案、创意、策划、运营。

职业在前10年中,我和人讨论、谈乱的多是战术与技术细节层面的问题。但是很少涉及战略,也很少涉及商业模式问题。

阅读细分领域的论著没有任何问题,但却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可能你永远只能平视,甚至是仰望一些棘手问题。你永远难以站上顶楼,俯瞰世界。

细分领域的书会帮助你建立某个分支的知识结构,但要想让自己拥有广阔的视野、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你必须上升到战略与商业层面。

当你对一个产业缺乏理解,包括对业务与实战场景缺乏把控,你的营销体系就是海市蜃楼,会断裂。

这就是大部分营销人面对的现状——好像每个维度都在努力,但最后就是没有好结果。

克里斯坦森的 「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解决了很多营销人一辈子都觉得讳莫如深、但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是的,「需求」很重要,可我怎么分析并预测出需求呢?

调研的失效,陈规的工作方法,只让人无休止的陷入无效工作里。但「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将用户放在核心位置,并非分析需求,而是通过「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个核心概念,去侧面校准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从理论层面上,我认为是一次重大创新。

这本书,让我有力地跨越了消费品零售的「顾客」语汇,进入到互联网的「用户」语言体系,搭建了两大体系之间的桥梁,我认为,是普适于大多数行业的专业书。

克里斯坦森并非营销大师,但是,他从商业和创新的顶层切入,最终落实到了产品创新和设计上,解决了很多营销人无法解决的「需求」这个很玄的问题。

克里斯坦森的最大贡献,是把创新进行落地,变成了一套可以定量、可以遵循的明确的工作流。

如果你正负责创新业务,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创造一个成功的产品,如果你想知道用户究竟具有怎样的行为,你想知道增长如何落实到真实的场景中,你该读读这本书。

5.营销管理

我最后提到《营销管理》,是因为,这将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也将是最后的终点。

它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难是因为—— 庞大的语言和专业概念体系,每一个句子背后都可以画出、拆解出无数的知识点,难,在于它的庞大、严谨和全面。

然而,这本书的翻译和学术水平,都是最顶尖的。

我感到明显的压力,是因为即使工作十几年了,我和那些本科就在学校里接受营销专业训练的同行相比,仍在某些时刻会感到露怯。

事实上,他们经过严苛的考试和过关测试,这本书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

所有跨界的人都会面临野路子的考验——大多数专业概念,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形成正确的认知,此后,这些知识点将一次次变成「难点」,成为你的拦路虎。

我认为,没有高管会承认,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不懂某一个专业概念造成的。但我最近研究的课题却有个惊人的发现——没错,你不懂一个核心概念,你可能就不能建一个核心团队,不能有效制定KPI,也无法建立正确的专业流程。

营销这个行当很有趣:在某些专业框架层面,是越老越值钱,你的刀会越来越锐利;而在新技术和新媒介促成的新打法上,你又必须保持「童颜」和「童心」,无视趋势就会被潮流所淘汰。

《营销管理》,就是帮助你训练那把刀的方法,你必须每天磨刀,才能去解牛。当你离开了这把刀,也就相当于自行退出了江湖。

手感和直觉,全都来自于基本功。

关键词: 可口可乐 用户体验 营销管理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