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站台劈叉被行政警告 有问题的只是“网红”吗?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时间:2020-09-08 09:03:36

昨日(9月5日),一则“网红在上海地铁劈叉”的新闻走红网络。视频显示,人来人往的上海地铁13号线,两名身材姣好的女士,踩着音乐的步点,行走到地铁屏蔽门前,面对人群进行了一个劈叉,引发乘客围观。

事后,上海轨道警方对二人做出了处罚:两人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轨交公安处以行政警告。

两位年轻的姑娘或许是想火,但如此方式显然已经“过了火”。想上热门,最终的结果却是上了新闻。

公共场所不该是“秀场”,劈叉动作影响了地铁正常的运营,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的行为固然吸睛,但丝毫不值得效仿和提倡。遑论在明确要求佩戴口罩的上海地铁,两位女生已经违反了这一秩序。

因此,处罚本身不仅是针对两位女生,同样也是对类似炒作行为的一次警醒。

这一事件本身似乎已被充分讨论。但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和思考。

首先,这两位姑娘是否应该被这般苛责?毋庸置疑,对两人的行为,必要的教育、处罚是必不可少的。而眼下,警方已对两位女子进行了教育。但网络上,对两位女生谩骂声依旧不绝于耳,甚至还存在人肉搜索、人身攻击。

事实上,细究两位女子的行为,并不存在违法,甚至也不存在部分网友所谓的“有伤风化”。女子除了没戴口罩这一“硬伤”,其他只是“尺度”问题,并非“是非”问题。批评之余,两位女生如意识到了问题,应当给予她们机会。而网络暴力在任何时候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媒体报道显示,这对双胞胎姑娘此前曾是国内著名表演类院校的毕业生,还有运动员背景。完全有机会靠实力走红,缘何要靠劈叉博关注?又是谁给了两位女生在地铁劈叉的“灵感”?

显然,流量先行的思维模式“带歪”了包括这两位姑娘在内的“网红”们。流量、网红从来就不是贬义词。但一批为了流量而践踏“红线”的“网红”,一再刷新了公众的认知,成了害群之马,也让行业屡生不正之风。

流量并非原罪,但是一味追求流量,为了流量不惜降低原则甚至无视底线的行为助长了类似行为。如此流量导也向让默默耕耘的“老实人”被遗忘,却让“不老实”地踩红线的网红享受到了“红利”,一定程度上这也给了人们去地铁劈叉的“勇气”。

相关平台如何去管理此类内容,形成合适的流量导向,依旧是长期值得思索的问题。

此外,我们也必须看到,本次处罚的依据其实并非是两位姑娘在地铁劈叉的行为,而是她们没有佩戴口罩。

有关部门应当如何管理“行为艺术”同样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劈叉这种行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是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公共场合的基本秩序,也给遵守秩序的人带来了隐患。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要不得”的。

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如果“行为艺术”本身在不影响秩序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美感且具有合适的导向,似乎也不应该轻易“一刀切”式的拒绝这类行为。对于正当的行为艺术应当在管理的框架下,给予一定的空间。

所以,当下的舆论焦点似乎不该是去苛责两位涉事女主。平台如何管理和引导流量的导向,相关部门如何区分“行为艺术”和“炒作”,对公共空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似乎才是这件事背后值得思索的问题。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全国警用无人机培训大纲和统编教材评审会召开 审议教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