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打响戈壁生态农业金字招牌 让荒滩变良田

来源:国际在线时间:2020-09-14 10:53:02

中国西北许多地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发展受资源约束。但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酒泉市,近年来盘活戈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洞镇农业产业园航拍

在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沙石地上。温室里一片郁郁葱葱,农户们忙着打理即将成熟的蔬果。“这个棚里种的是黄瓜,8月3日、4日种下去,9月10号左右就成熟、上市了。基本三十五天到四十天。” 一进秦存国的大棚,他就兴奋地给记者介绍自家长势喜人的蔬菜。秦存国是东洞镇四号村的村民。过去,他和妻子一直守着自家的30亩田,勤勤恳恳地种地为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8年,听说村里要发展戈壁农业,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秦存国考虑了许久,打定主意,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后,两人从村里的合作社租了地,走上了温室大棚种植之路:“我们两个人种30亩地,收入少,不够家庭的正常开支,所以把阳光温室建起来。自己当时也有些各方面担心,但是总之还是自己用心去学,不用心的话事情也做不成。”

第一次种大棚,秦存国缺少种植经验,他就去请教技术人员,边干边学。很快,选种、病虫害防治、温室设施应用……肯学的他就样样精通了。去年,秦存国种下的两棚西红柿,一上市就销量很好。尝到了甜头,他今年再次扩大规模,又租种了三座温室,全部种上了西红柿和黄瓜。秦存国说:“一个大棚两茬下来4万块钱左右,除去投入,可能纯收入这个棚就是3万到3.5万。(过去)我们种30亩地,基本上一年下来纯收入才顶上这一个棚的收入。”

如今的秦存国信心满满,把“种棚”当成了一份事业来干:“想法就是继续扩大种植棚的数量,通过专家指导,选择更好的品种,将来种出更优质的蔬菜,丰富我们酒泉市民的菜篮子,也有可能走入我们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秦存国的大棚所在的东洞镇农业产业园,已先后吸引20多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日光温室2500座,对接了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全国的大市场,带动肃州区外销优质蔬菜45万吨。肃州区东洞镇党委书记吴海霞说:“通过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这样一个模式,打造一个利益连接机制、让企业公司在我们这个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让我们的农户也共享我们戈壁农业的发展成果。”

产业园还规划了育苗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吸引了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先进种植和建设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有机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42项新技术。

发展农业种植,在其他地方也许很常见。但对于“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的酒泉戈壁荒滩来说,却并非易事。2009年,酒泉开始探索发展戈壁农业,在戈壁滩上盖大棚,改良土壤:戈壁滩面积辽阔,那就建设集中连片的工业园,发展规模经营;遍地是石头,温室建造就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在不适宜传统耕作的戈壁滩上,酒泉人靠着一股子闯劲儿干成了大事。从2009年至今,酒泉市开工建设戈壁农业产业园和示范点90个,面积累计达9.3万亩,每年向全国市场供应400多万吨优质的蔬菜瓜果。

“辛勤劳动,就能得到果实,吃不了苦就发展不起来,从零开始,就靠两只手,埋头苦干。”玉门市柳湖镇的大棚种植户高厚峰一语道破酒泉人致富的奥秘。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勤劳守望幸福,酒泉戈壁农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记者 李琳)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杭州市公租房申请条件再放宽 货币补贴逐年提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