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根的流浪人:消失的鞭炮声和留在超市里的年味

来源:腾讯时间:2021-02-08 13:58:33

“落叶归根”,这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一种关于“归宿”的说法,但我更喜欢诗人木心的表达:“我们都是带根的流浪人。”这更像是我们“在途中”的一种状态。

而每年的春节,回家过年在我看来成了这两种情结的短暂缠绕交汇。这大概也是我们骨子里为何对过年如此有执念的原因吧。

据统计,为期40天左右的春运会带来30亿次的人口流动,总规模相当于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人口的总和。

每年春节,我们对故乡和家人满怀期待,魂牵梦绕。

而这两年,一切有些不同。

“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

春节是一年中最精致的时刻。哪怕身处困境,延续千年的传统不曾落下。采办年货、穿新衣戴新帽,营造出“年味儿”。

因为我们都是带根的流浪人。

对于春节,人们的情绪是复杂的。

它集合了几乎所有的喜悦与哀愁,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比春节更适合万物复苏。尤其是在经历大风大浪之后,辞旧迎新显得更加珍重。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份来自18年前的大润发年货印花手册。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5L 39元/瓶、椰树椰汁250ml 2.1元/罐、猪手 3.6元/500g、纸皮核桃11.5元/500g、开心果 19.8元/500g……

这份满载着时代感的手册被命名为《年货大街》,一直到今天,他们的年货印花手册依然叫这个名字。

1998年,大润发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1999年,《年货大街》第一次面世。

它的名字源自于台北的迪化街,那里曾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及布匹的集散地,一到春节,迪化街就成了居民们采办年货的大集,干贝、鱿鱼、香菇、鱼翅、海参等干货的香气弥漫街道,新年的气息从抽象的描述变成一种具象可闻的味道。

一丝烟火气,抚慰了多少凡人心。

这份18年前的印花手册,带我回到了那个时代。

彼时闸北区还没有化作新静安,刚经历过非典的上海人如潮水般涌入这条被灯笼、春联、干货填满的大道。漫天的喜庆点缀得恰到好处,一扫整年的阴霾。

那时候,淘宝尚未建立,线上购物方兴未艾。大众对于春节的所有期待,都集中在线下采办年货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前一天夜里在广告册上圈圈划划,然后第二天去填满购物车。而那本印花手册最好的归宿往往会被压在餐桌的玻璃板下。春节的仪式感在此刻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17年后,闸北区已不复存在。但年货大街依然如火如荼。

那本记录着生活气息的《年货大街》商品手册迎来第二十二次迭代,一同再版的,还有装载着童年期许和回忆的购物体验。

金龙鱼5L调和油76.9/瓶、椰树椰汁250ml 3.5元/罐、猪手 25.8元/500g、纸皮核桃16.8元/500g……尽管疫情的余温还未散去,但是满怀希望的人已经在迎接新生。

这17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淘宝京东蓄力电商、新浪搜狐争夺门户之王、腾讯上线QQ微信与短视频异军突起,互联网迎来了黄金十年,大商超时代也迎来洗牌。

在商超时代里,孕育过旺旺、娃哈哈、海天酱油等无数枭雄,随着旧生态走向衰弱,新零售业态拔地而起。

互联网接入地面渠道,头顶转动的传送带是科技带来的革新;整齐划一的商品在垂直照度与光束角的掩护下撩起消费欲望;一家药店、一隅理发角,又无孔不入地打造出生活本来的气息……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我想,这亦是今日商场竞争之真理。因数字革命带来的滚滚浪潮、商业地产的巨变、消费者习惯与结构的变化,这些都无不告诉我们,也许只有进行时的品牌,才是未来的品牌。

实体商超的时代变了吗?

变了。

这两年,许多传统零售商家都在朝着新零售转型,大润发经过近几年的摸爬滚打,开始在门店数字化、供应链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新零售改造。

17年后的大润发,把原本局限于手册与线下的年货大街无限放大了。

年关将近,大润发长沙雨花店迎来试营业,20000平米超大卖场,安置了30000余种商品。

这家全新的大润发主打数字化、场景化以及人性化。譬如休闲食品区有当地的地标元素、酒类陈列区立体式的货架赋予视觉新意、美妆个护区引入直播带货,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新年祈福墙、街边游戏机、全家福拍照等……一起都和记忆里的大润发,或者说实体大卖场不一样了。

这些都固然新奇,但最大的改变源自于渠道端。

在全国各地倡议就地过年的氛围下,包括大润发在内的各种商家都卯足了劲为顾客提供最极致的服务:大润发优鲜APP、淘鲜达、饿了么等平台,只要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送年货到家。大润发每一个门店负责周边5公里范围内,一小时达。

从《年货大街》印花手册,到5公里内1小时送达,从大润发到小润发,也许,我们可以看见传统商超的演变与将来。

贴对联,买年货,是过年的传统项目,但春节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清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到:“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

中国人对“吃”有着特殊情结的,没有人比我们更会吃、更能吃。甚至连移民海外的华人,都会带去属于中国的味道。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吃比天大。

过去,城里人的年夜饭是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村里面,几家人合杀一头猪是除夕夜餐桌上的角儿。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跨物种的菜肴不再满足中国人的味蕾,进而集万物之精华的跨省域菜肴汇聚在餐桌之上。

重庆万州风味麻辣烤鱼、东北吉林延边参鸡汤、浙江绍兴太雕熟醉虾、安徽符离集烧鸡、苏式八宝鸭、广式鲍鱼红烧肉、北京羊蝎子火锅、台湾风味万峦猪脚、双色八宝饭……在大润发的年夜饭套餐里有十九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佳肴。

年夜饭,是春节这场仪式里最巅峰的一环。千百年来,中国人延续着农耕文明的传统,通过食物感知祖先的烟火气。这一餐既是缅怀过去,又在展望未来。

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们的聚散。

视频里,小伙儿正在和千里之外的父母解释无法归家的缘由;

村口,一个老大爷叼着烟斗,向邻居埋怨起不回家过年的孙女;

年货大街上,一家人正推着购物车在讨论晚上餐桌上的佳肴;

灶台边,老奶奶炸着丸子,嘴上骂着老头子,脸上却满是笑容。

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关于春节的“仪式感”,平凡而美好,平淡而浪漫。他仿佛很相似,却又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无法预测春节会变成什么样,时代会如何发展,流浪人会走向何方。而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我们的“根”。还有那种说不尽道不明但你就是知道那就是所谓的“年味儿”。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家长寒假疯狂给孩子补课 “补齐短板”和“巩固优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