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32万亿背后值得咀嚼的增长逻辑

来源:文汇报时间:2022-01-24 10:53:58

2021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上海两会现场,代表们在讨论中也纷纷聚焦GDP以外的一些数据和指标,围绕于此积极建言。“这些数据里,藏着上海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进一步剖析这些数据,是为了洞悉上海未来发展的质量、效率、结构,找到支撑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海要找到新的增长逻辑和着力点,由此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互动并进。

这些数据和指标背后,充分展现着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谋定快动,谋划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之变、理念之变、手势之变,从而助力上海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从这个角度看,数据不仅带来信心,更指引着路径。

4.32万亿背后值得咀嚼的增长逻辑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最关心的数字,无疑是上海GDP达到4.32万亿元。但他更看重这一数字背后的增长逻辑。

要进一步剖析这些数据,他拿出几天前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指出其中一个细分指标:工业增速。2021年,上海工业增速达到9.5%,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不仅如此,拉长时间轴,上海工业投资已连续三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特别是制造业高速增长,“这说明,昨日的投资已转化为当下的产出,上海工业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扩大有效投资是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支撑。再抽丝剥茧,投资流向哪些领域,数字与数字之间也有内生逻辑。

王振指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另一组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他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动能,上海的新动能在哪里?从上述三大先导产业的增速,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的布局中就能看到,上海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未来将更多依靠创新和科技型产业,为GDP增加含金量。

当下,上海快马加鞭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海可以通过‘大终端’的创新发展,来带动集成电路的发展。”市人大代表、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张建华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其“三大件”——高算力芯片、智能驾驶座舱和智能传感器,都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三大件”成本占比会越来越大,这将为集成电路产业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

生物医药也是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创新药中,多个出自上海,且几乎都是“首款”新药。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任进提议,当前,药物研发模式已发生改变,生物药物尤其是最新的基因治疗、核酸药物领域更需要智力投入,对于那些手握前沿技术的创业团队,政府应该帮一把,为他们“进阶”铺好路。

4.1%的占比,还要关注结构比

过去一年,上海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预计2022年将升至4.2%。这同样引发与会代表们热议。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即研发投入强度,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投入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

比照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全社会R&D经费支出这一比例将达到4.5%左右。目前4.1%的比例,基本比肩全球重要科创城市的研发强度,也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会场上,代表们更关心的是:除了保持目前的研发投入强度外,更要聚焦R&D经费的支出结构——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各自占比。

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指出:这一结构在国际上有相关标准,由此看出钱究竟花在哪里,产出多大效率。他建议,应该用三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这个结构。首先,就是三者占比;其次,要看经费去向的结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第三,还要看投入经费的来源结构,即这个投入资金是来自于政府,来自于企业,或其他。他建议,对这三个结构都应该有深入研究和关注,甚至要提出明确目标,“这就是追求高质量的一种导向,这更能体现其中的含金量”。他特别强调,要厘清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即科学和应用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全社会要形成共识,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在R&D中的占比,“应该明确提出这个结构性目标,并解决实际路径怎么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能。与会的市人大代表们“抓准”了4.1%的结构含金量。不少人提出,这方面的投入要处理好“阳春白雪”与“真金白银”之间的关系。即,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

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刘民钢赞同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他说,做基础研究,就是“做什么都不知道的研究”,也是“不知道会怎么样的研究”,一定要舍得投入,也要有一定宽容度,基础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就能给技术和应用研究带来更快、更大的突破,最终形成投入产出的高效率、高质量。

另一个“4万亿”与抢占话语权

过去一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万亿元以上,增长16.5%。“能突破4万亿元很不容易。”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说,尤其是过去几年,受到全球疫情蔓延等因素影响,加大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不确定性,上海是全国外贸进出口的重镇,这份成绩单对上海、全国甚至是全球贸易都有巨大的信心提振作用。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上海将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国际分拨、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

面向未来,上海在外贸领域还有哪些新机遇?严伟认为,上海不妨利用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有授权立法的独特优势,提前布局应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数字贸易规则,在尚未达成国际共识的领域先行先试。比如,对特定领域提出数据及设施本地化相关规定;对特定交易司法管辖权加以界定;根据特定类别实行区别化征税等,“在这些数字贸易规则的国际协定中,建议上海加速打开缺口,形成突破,进而找到话语权,更好起到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 上海 咀嚼 增长 逻辑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中国科幻:呼应“科学与现实”的新趋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