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产业抱团挺进 助“雪域好货”出圈

来源:文汇报时间:2021-10-20 11:29:16

从2010年起,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11年来,上海先后派出四批次援青干部人才,累计实施对口支援项目784个。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援青工作步入了新起点新征程。今年以来,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联络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沪青两地党委决策部署,持续做好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衔接,积极落实“四个不摘” “四个不减” “两保持三加强”,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充分发挥上海优势,挖掘果洛特色,培育新动能。

果洛州消费协作产业发展公益联盟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旨在促进果洛州特色农牧产品产业内部与其他产业在技术、经济、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并完善果洛州特色农牧产品产业链;搭建果洛州特色农牧产品产业共享信息、培训、交流平台,促进产业资源有效利用,对外开展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活动;发展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开展多种形式交流与合作,维护行业利益、形象。

“发展产业,最关键的就是要把产业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不过,要想实现这样的飞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志勇表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沪果两地产业消费协作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是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加速器”,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产业化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让昔日小而散的产业抱团挺进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巩固成果,确保不返贫?对口支援工作需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便是产业兴旺。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腹地,素有“雪域净土”的美称,生态保护是当地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上海援青以敏锐嗅觉做强特色产业。“玛多藏羊”的走红便是好产业催生好产品的典型范例。

上海援青干部瞄准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发展生态畜牧业,有的放矢地助力藏羊产业迭代升级。如今,玛多藏羊品质越来越好,已成功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名录。

通过对产业链不同阶段上海援建资金的投入,果洛的农特产品品质上大幅提升。“高原青稞好,富含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高寒燕麦、原生态种植,富含粗蛋白质、磷、铁、钙等”,果洛“好货”获得上海市民交口称赞。

质量有保证,那产能呢?以特色农业为例,长期以来,果洛农产品长期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小作坊、小工厂、小企业多,分布又极为分散,持续的产能无法保证,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进一步做好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工作,改变果洛企业零散的“小作坊式”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市场认可度的现代化企业,在上海援青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果洛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今年中秋期间,通过联盟的协调,青海各企业推出了多种定档大礼包,从100元——500元不等,现已经覆盖青海藜麦、青海青稞、青海冷鲜牦牛肉、青海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最终,节庆前的大礼包实现了百万级的销量。

这便是“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区别。

“小企业小作坊的产能想直接与上海市场对接,将产品卖到上海真的是天方夜谭。消费协作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事情,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产能集聚,让受益面更广。”上海援青干部,达日县副县长张立说。

联盟成立后,即致力于大打特色产业牌,把发展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上,放在打造名优特色产品品牌上,放在增强特色产品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依托对口支援等各类帮扶优势,搭建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平台,加快特色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动企业联合和产业融合,促进同业整合经营,尽快实现产业、产品信息和新技术、新工艺共享,逐步实现联盟成员企业互利共赢。

带动当地企业 按照市场需求转型升级

要想真正把产品做成商品,如果说保证质量是第一步,提升产能是第二步,那么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调整,让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是第三步,或许也是最难的一步。

“倒逼”,是经常挂在上海援青干部口中的一个词。以牛羊肉为例,要首先明确好消费对象在哪里。若是大城市,那么要思考产品以何种形式能够被大城市的居民接受。然后再考虑当地的食品加工环节如何做、肉制品进入大城市的冷链怎么去构建,以及放养过程、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如何进行标准化。也就是说,通过产业链倒逼当地的生产。

“企业不能只负责将产品卖出去,却不知道市场反馈。如此,第一单也可能是最后一单。联盟作为果洛对接上海消费协作市场的主要输出端口,一方面服务市场端,另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企业的创新想法能够充分落地,也要让市场需求能够被企业所感所知所理解,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转型升级。”联盟理事会单位之一,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郑媛媛说。

对于龙头企业而言,联盟有助于帮助它们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对于散落于雪域高原陷于同质化竞争的小企业,这直接关乎它们的前途命运。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造血水平,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很多小企业、小作坊是在多种政策红利的‘温室’中长大的。但它们不可能永远依偎着温室。我们如今要做的,唯有让企业自身变得更强。”张立话锋一转, “但若让它们独自面对大市场的各类风险,也是操之过急,因此,更需要联盟承担孵化器的任务,呵护小企业茁壮成长。”

“如果牛腿肉一根根的卖,一份20斤。在华东市场,这么大份量肯定没有销路。我们就会免费帮助很多小企业设计从250克——1000克不等的包装规格。”郑媛媛表示,在联盟内,龙头企业将带动小企业完善组织、包装、品牌化等产销环节,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研发水平及生产水平,促进果洛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与销售,

通过从产品到商品的全面升级,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各类客户,这便是发起联盟时最迫切的期盼。

联盟部分成果目前已得到展现。作为联盟理事会单位,膳厨坊生态农业科技发展(达日)有限责任公司瞄准市场空白,经多次试验,成功解决牦牛肉味重、肉硬等问题,创新制作牦牛肉饺子、牦牛肉月饼,并精心设计产品包装,受到市场欢迎。青海源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则基于市场反馈,一改往日粗放式生产模式,对标国际标准,将蕨麻研制成蕨麻粉,便于消费者直接服用,该商品不仅进入华东市场,还成功远销国外。

切实规范联盟运作 勾画未来“大产业”蓝图

目前,联盟以“青海沪青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承担各类与消费协作有关的业务联系和商务服务。

沪青惠,惠及着沪青两地的菜篮子和钱袋子,更汇集着沪青合力勾画果洛未来“大产业”蓝图的坚定决心。

万事开头难。联盟在发起初期,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他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做买卖方式。关键时刻,果洛当地干部全力支持,主动出击宣传推广,而联盟几家创始成员也发挥带动作用,积极联系对接,联盟的推进越来越顺利。

“相信市场,相信规律,果洛干群在产业发展理念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正是援青11年的成果。”张立不禁感慨,他看到了果洛干群身上的决心。

“从联盟筹划至今,援青干部联络组乃至上海各界都在关心呵护联盟的成长。他们每次回到上海,都会第一时间与各个企业、单位、工会、市场对接,一心为了联盟。”郑媛媛说,她看到了上海援青助力果洛乡村振兴的决心。

规范化运作,是联盟成长必须迈过的一关。根据联盟章程的规定,联盟必须建立内部标准,设立联盟准入机制,准入企业要做到有品牌、有标准、保质量、有措施,要把联盟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要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的互补性,科学地向市场推出产品类别,做到优选优售,不符合标准产品不予进入联盟渠道,推动成员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联盟并非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加入,成员单位在享受组团红利的同时,依然独立运营。但是,若想加入这个联盟, ‘门槛’不能低。企业不仅要能够做到团结一心、利益共享、资源共享,还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郑媛媛表示,联盟在建设中极为重视行业自律工作,制定行规盟约,集中联盟成员意志,提炼、倡导联盟精神,形成全体成员都认同、都信守的行为规范。 “在联盟内部推崇诚信办盟、公信营商意识,通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提升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联盟还很年轻,端口是开放的,即便尚有一些问题无法达成共识,但是通过一批批沪青干部群众的努力,随着更多资源的注入,联盟的未来将有无限可能。”张立说。

未来,果洛将以联盟为基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文旅等绿色产业,持续推广“公司+牧户+基地”的产业链模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和现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深化“产业联动”,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经济内生动能趋弱等 三季度GDP增速回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